首页

小刚字幕50

时间:2025-05-29 12:34:05 作者:台湾写真:在台北流行音乐中心,听见青春的歌声 浏览量:91505

  中新社台北5月27日电 题:在台北流行音乐中心,听见青春的歌声

  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

  初夏的午后,阳光穿过薄云洒在南港区,台北流行音乐中心静静伫立在城市一隅。这颇具特色的建筑内,“唱 我们的歌 流行音乐故事展”正吸引着人们前来开启青春与记忆的旅程。

  “一首歌,能让失意的人得到安慰,让青春的心得到温暖,也让怀抱梦想的人有了盼望的风景。”作为“唱 我们的歌 流行音乐故事展”的联合策展人,台湾乐评人马世芳在展览中用文字这样告诉大家。

图为台北流行音乐中心“唱 我们的歌 流行音乐故事展”展出的部分展品。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 摄

  作为台北流行音乐中心的常设展,“唱 我们的歌 流行音乐故事展”共分为三个楼层、十三个展区,展览共搜集百余首歌曲、千余件展品,包括创作音乐时的手稿、乐器、照片,还有当年的卡带、唱片、演出服和海报等。

  展区以时间为轴,依序呈现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校园民歌、到80年代唱出情感与梦想的经典流行歌、再到90年代至今的各式歌曲。这些展区不仅展现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,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记忆。

  李宗盛、罗大佑、张艾嘉、刘若英、陈绮贞、五月天……当这些人的声音在语音导览机中伴随音乐响起,观众仿佛被带回那段记忆中的岁月。展览邀请这些知名音乐人担任各展区的引言人,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声音,引领观众穿梭于不同时代的音乐时光中。

  《外婆的澎湖湾》《童年》《青苹果乐园》《天天想你》《领悟》《倔强》《今天你要嫁给我》……每一首熟悉的旋律,既勾勒出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,也唤醒了人们心中的青春回响。

图为年轻参观者使用语音导览机在台北流行音乐中心欣赏“唱 我们的歌 流行音乐故事展”。中新社记者 张晓曦 摄

  “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网络,都是听卡带,后来听唱片,一遍一遍地听一首歌。”前来观展的赵先生对中新社记者说,年轻时他特别喜欢张雨生的歌曲,每当听到《我的未来不是梦》时,都想象着自己的人生也拥有更多可能,对未来满怀憧憬。

  来自高雄的吴女士看到小虎队的展品特别激动:“小时候房间里贴满了他们的海报,那是我们少女时代的偶像。”

  “我看到‘滚石’出的一些唱片,非常怀念。”来自台北的朱女士表示,展览中有不少台湾知名唱片公司滚石唱片所出的歌曲,以及历年来推出的相关专辑封面,唤起了她的记忆。“每当我听到张震岳的《再见》,就像回到了高中的毕业典礼,现在听来还是一样感动。”她说。

  除了静态展陈,“唱 我们的歌 流行音乐故事展”还设有互动体验空间,如大型投影营造的演唱会氛围、手写歌词装置等,让人们在观展之余,也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,表达属于自己的音乐情感。

  当我们在谈论台湾流行音乐时,我们在谈论什么?也许正如人们走出台北流行音乐中心时所见,旁边的墙上写着:“音乐即生活、生活有音乐。”对许多人而言,这些流行音乐不仅是青春的缩影、回忆的密码,更是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陪伴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港澳台地区居民入黔旅游免门票至2024年底

1.完善站点布局。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配置志愿服务站点,推动在新建住宅物业公共服务用房规划时设置志愿服务空间。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、窗口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因地制宜设立志愿服务站点,推进国家公园、国家文化公园及博物馆、纪念馆、科技馆等志愿服务全覆盖。鼓励企事业单位等根据实际开放公共资源,为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条件。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志愿服务特色站点、流动站点,进一步拓展覆盖面。加强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引领,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作用,整合辖区内各类志愿服务阵地,促进协同运行。

中国外贸半年报丨读懂“成绩单”里的中国经济发展亮色

王毅表示,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。1943年,中美英三国政府联合发表《开罗宣言》,明确规定将日本窃取的台湾归还中国。1945年旨在结束二战的《波茨坦公告》第八条规定,“《开罗宣言》之条款必将实施”。联合国文件更明确把台湾定位于中国的一个省。这些都充分表明,台湾问题百分百是中国的内政。台湾从来不是,今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。这是基本历史事实和国际社会共识。

16小时疾驰250海里 浙江台州海域上演“生命接力”

南宁9月18日电 (记者 林浩)9月17日,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晖表示,中国愿支持和参与东盟智慧城市建设,开展清洁能源、基础设施和韧性城市等领域交流,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、县城、社区、乡村,构建绿色低碳合作新局面。

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启动

“我们世代坚守‘佤族汉族是一家人,九老九代不丢伴’的族训,紧紧依偎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之中。”在沧源县的班洪乡,老支书胡赛金经常给佤族孩子们讲述班老回归的故事。

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

据介绍,《中国近代通史》(修订版)全书分10卷、共555万余字,总结了7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成果,首次完成了以1840—1949年为时间范围的大型中国近代通史,既打通了断代史意义上的晚清史与民国史的分野,又打通了学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的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野,搭建了全新的中国近代史框架,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奠定了学术基础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